民航將成為安防行業下一個掘金高地
前不久,2018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探討了《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行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明確指出民航在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綜合交通互聯互通大格局中最能發揮先導作用,并提出了到2020年要實現運輸機場數量達到260個;2035年運輸機場數量達400個左右,形成一批以機場為核心的綜合交通體等戰略步驟,這預示著我國民航未來發展的黃金周期。那么,不斷增長的民用機場基礎設施會對安防行業帶來了哪些發展機遇呢?
《綱要》指出,要形成有利于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鞏固民航發展安全基礎的安全管理系統;推進設施無人化、乘機便利化變革,加快實現旅客登機智慧化和行李全程跟蹤;加強機場新技術應用,提高機場安全運行保障能力。同時,《綱要》的第三部分(主要任務和舉措)的第九點提出了要健全先進、可靠、經濟的安全安保和技術保障服務體系。
該點指出要強化航空安全管理,探索分類分級安全監管方式,加大新技術應用,充分發揮安全大數據平臺作用,加強安全風險管控;深化“平安民航”建設,構建開放化、立體化、信息化的民航安保治理體系。推進大數據、生物識別等新技術應用,全國建設民航安??萍夹畔眯赂窬?。加強航空安保力量建設,增強反恐處突能力。構建適應用通用航空、航空物流等領域的航空安保體系。提升應急和調查能力。提升技術保障能力。建立以民航服務為核心的大數據信息服務平臺,強化信息安全建設。
《綱要》指出要打造平安、綠色、智慧、人文機場。更加注重機場建設的安全管理,把安全貫穿于建設工程的全過程。實施智慧機場示范工程,加強機場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應用,推動機場管控模式、服務模式的革命性變革,實現“智慧運行”、“智慧服務”、“智慧管理”。打造安全安保技術以及大數據平臺等領域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
《綱要》還明確要求,要充分發揮航空、高鐵的比較優勢和集成發展優勢,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運輸服務一體化、技術標準一體化、信息平臺一體化,打造“無縫銜接、中轉高效”的空地聯運服務產品,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航空+高鐵”的大容量、高效率、現代化快速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實現航空與高鐵相互促進、互相支撐的良性發展新格局,滿足規模不斷擴大、質量不斷提升的旅客出行需要,為全球航空運輸發展提供新實踐、新理論、新方案。
可以說,未來一個階段,我國民航的發展勢必將為廣大安防企業和大數據、云計算、生物識別、智能視頻等安防新技術提供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難得的歷史機遇。
上一篇:2018,開啟安防新征程
下一篇:老舊小區改造 安防排在首位